电池稀缺危机堪比半导体?首次估算汽车制造商需准备的“EV电池投资巨额”

5月27日出版的日本《钻石周刊》(Diamond Weekly)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半导体&电池,一场国与国之间的争霸战"的专题报道。该报道分析称半导体与电池,在当前各国保障经济安全和去碳化的口号下,围绕重要物资的圈地战争正在白热化。另外,在全球电动汽车(EV)销售计划大肆宣扬的背景下,传统半导体出现短缺,车载电池的争夺战也越来越激烈。就此,报道就全球电动车产量达3500万辆时所需EV电池投资额进行了首次估算。

・丰田、本田、通用各方进行巨额投资,EV爆炸式增长使电池争夺战白热化:

对于正在加速转向电动汽车(EV)的各大汽车制造商来说,半导体和电池的“强化采购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近几年,由于半导体的短缺已无法满足汽车制造,这已然成为当前汽车制造企业根深蒂固的恐慌。目前,半导体市场出现四年来首次放缓,但着眼于未来即将暴增的EV前景,汽车制造商们已经开始了与半导体材料厂商之间的合作。本田与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商(TSMC)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目前,比起半导体,汽车厂商对电池的采购更是趋之若鹜。特别是北美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丰田、本田、通用(GM)等全球十大车企巨头纷纷决定就电池方面进行巨额投资,一场电池泡沫战即将开启。

在汽车暴增的背景下,比起半导体而言电池更处于短缺危机中,其中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与半导体相比,电池本身重量大且有发生火灾的风险,因此不便运输。原则上,电池厂最理想的位置应设在EV车身工厂旁边。

第二,由于中美关系紧张导致地缘政治风险正在增加。事实上,电池供应链具有半导体所没有的特殊性。

就半导体而言,半导体设计、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主要工艺集中在美国、日本、台湾、韩国和荷兰,可以说西方国家独自掌握着供应链的咽喉。

但电池则不同,最大的瓶颈为矿物资源的冶炼过程,它集中在制造成本很低的中国这一个国家。 除此以外,该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车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该公司在电池材料方面实力也很雄厚。所以说,电池供应链是由中国独自掌握着。

虽说美国正收紧对中国半导体出口限制,但这种“报复性制裁”不一定仅针对半导体相关产业。但如果CATL决定不产出电池,那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的EV计划将无一幸免地遭遇夭折。

那么,在电动汽车市场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电池? 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商为采购这些电池需要准备多少资金呢?

在此,Diamond针对2030年电动车产量达到3500万辆时所需的“EV电池投资额”进行了初步估算。

・在2030年EV3500万辆电动车时代,将需要电池投资额40-60万亿日元:

东海东京调查研究中心对2030年电动车将迎来3500万辆时代所需的“电池容量”和“电池投资额”进行了估算。

3500万辆这一数字采用了若干电动车市场预测数字中的平均水平,前提是:假设2030年电动车将占全球1亿辆汽车市场的30%左右。

首先,生产3500万辆电动车需要2100GWh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扣除现有的510GWh生产能力,我们还需要增加剩余的1590GWh生产能力。

假设每辆电动车所需的电池容量为60kWh,每GWh的投资为160亿日元,那么电池生产所需的投资额为25.4万亿日元。

另外,制造电动车(车体)所需的设备方面,建一个工厂大约需要3000亿日元。假设需要在2030年建83家工厂(30%为新工厂,70%为现有工厂改造)的话,那么电动汽车生产将需要16.1万亿日元。

这样算下来,将电池制造所需投资额25.4万亿日元和电动车制造所需投资额16.1万亿日元加起来,我们可以看出总投资将达到41.5万亿日元。

而且,欧洲制造商对电动车销售的前景更为乐观。如果将2030年电动车估算产量从3500万辆提高到5000万辆,那么电池和电动车的总投资将达到65.7万亿日元。

这意味着,2030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将需要投资40-60万亿日元的巨额资金。此外,这一估算额还不包括电动车平台的开发成本、电池材料所需的资源投资额,这样算下来汽车制造商所需的投资将更高。

如果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自己开发平台,那他们将需要投资额共10万亿日元。这意味着,全球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准备出约50-70万亿日元的投资巨额。这样看来,电池投资的竞争战将跃进一个新时代。

有关该资讯的具体详情,请进一步咨询本网。

或邮件咨询:songzhiguang@bjpait.com

WeiboDoubanQzone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是根据已经公开发表的信息翻译成中文的(其来源可咨询本网并查询)。新闻本身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本网站赞同所表达观点,也不一定保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
・本网站上所刊载的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版权内容均属于原权利所有者。未经本网站与原权利所有者同意,禁止私自复制与上传。
・本网站不对任何民事纠纷、行政诉讼或其他因不当复制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造成的损失负责。
・本网站上关于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的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使用以上内容作为投资事项建议的风险均由用户与读者自行承担。
・本网站管理员保留禁止或酌情删除任何具有诽谤性、中伤性、宣传性,以及相关法律上或其他本网站政策禁止的评论的权利。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需阅读相关条款并注册成为会员。【注册】

已是会员,在此登录。【登录】